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晨光 富心迪
2025年4月,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,53岁的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何波,身披绶带接过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荣誉证书。从精密轴承领域的“门外汉”到打破国际垄断的“技术掌门人”,这位扎根制造业20余载的科技工作者,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,在“空气轴承”这片技术荒漠中开辟出中国智造的新天地。
破壁:从“卡脖子”到“中国心”
2010年的寒冬,何波站在金士顿公司实验室里,面对一台烧毁的电机沉默不语。彼时,国内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的核心部件——箔片式动压空气轴承完全依赖进口,不仅价格是正常的三倍,维修周期更长达数月。某次设备故障导致污水处理厂停摆,外方工程师慢悠悠地说:“等配件需要六个月。”这句话刺痛了何波的神经。
金士顿自主研发的箔片空气轴承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
“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!”38岁的他毅然重返校园,在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啃下300多天“硬骨头”。2011年,他带领7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组成“尖刀班”,向这项被国外封锁的技术发起冲锋。没有图纸、没有参数,团队在实验室里拆装测试设备日均4次,模具精度调整精确到0.005毫米——相当于在头发丝上雕花。当首批产品出现“爆轴”故障时,何波在零下十几度的厂房里连续值守72小时,最终发现是轴向力异常导致。“账上只剩一万元也要搞研发!”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,让团队在2016年成功研制首台国产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,节能30%以上,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三。
攀登:从“跟跑者”到“领军人”
走进金士顿智能制造车间,何波正指导徒弟调试第三代空气轴承测试平台。显示屏上,转子以每分钟12万转的速度飞旋,却静如微风拂面。“箔片轴承用空气润滑,寿命超20年,噪声比图书馆还低。”他轻抚设备,如同对待珍宝。
金士顿智能制造车间,何波正指导徒弟调试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
这份从容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极致追求。为攻克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技术,何波带领团队在冬奥测试场-30℃环境中反复验证,手套结冰就哈气暖手继续操作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,搭载他们研发的空压机的氢能大巴畅行赛场,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成本降低40%。如今,这项技术已应用于超万辆新能源车,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。
何波与团队共同研究讨论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
“每次突破都是中国制造向上的刻度。”何波办公室窗台上,摞着3米长的实验记录本,扉页写着“永远比客户多想一步”。正是这种超前思维,让金士顿的轴承技术从污水处理扩展到航天、氢能等高端领域,年节电21亿度,减排328万吨,相当于再造18万亩森林。
传承:从“孤勇者”到“领航人”
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,何波将红色基因注入创新血脉。他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,既是技术攻坚堡垒,也是人才孵化基地。“师傅手把手教我读频谱图,说搞技术要像轴承运转——又快又稳。”徒弟秦懂回忆,团队在冰封厂房做测试时,何波总带着大家打羽毛球驱寒,用行动诠释“冷板凳要坐出热乎劲”。
金士顿自主研发的空压机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
这种精神传承结出硕果:团队累计培养高级工程师12名,获专利167项,开发的“空气悬浮轴承智能监测系统”实现故障预警准确率99.8%。2024年,他们研制的10兆瓦级空气轴承通过验收,使我国在大功率高速压缩机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。